四川警察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时代 教育 > 正文
内容页

【学习交流】改进实验室工作 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服务支撑一流公安本科教育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10:22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改进实验室工作 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服务支撑一流公安本科教育体系建设

实验与设备中心

 

按照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部署,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及其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双一流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对照学院教育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找准作为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教辅部门,在高水平公安院校建设大局中的角色定位、作用定位,找准实验室工作在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创新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以加强改进实验室工作,更好地服务支撑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构建、助推高水平公安院校建设为主旨,重点对学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进行梳理分析、问题查摆、对策研讨,形成以下报告。

一、准确把握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深刻认识实验室工作在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和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地位作用。

(一)准确把握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聚焦内涵建设关键要素。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办学内涵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在办学理念和治理能力、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其重要基础则是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本科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体部分,其质量和水平彰显了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特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任务、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统观国内外一流大学,无论是学科专业特色突出的学院,还是综合实力突出的大学;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无不把将本科教育教学建设质量置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为地方属、教学型公安普通本科院校,实现“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内高水平公安本科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不仅需要从整体上把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素内涵,更需要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以一流于本科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即聚焦“特色优势”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基于学院办学历史所形成的区域范围内的比较性特色优势;聚焦以本科教育为本的人才培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水平;聚焦办学区域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公安特色文化。通过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国际化战略推进等举措,分类建设、精准提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二)深刻认识实验室工作在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和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地位作用。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学校优势特色的原则,探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教育体系。这其中,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在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平台。实验教学是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主要渠道和教学改革突破口,对培养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是学科建设硬实力的体现,也是对外展示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因此,通过整体提升实验室工作水平,推进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与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优化、系统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必然成为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

二、对照高水平公安院校建设要求,目前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实践育人原则和实验教学理念没有全面落实在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中。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凝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育人原则和实验教学理念。确立了“四个符合”的公安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形成了“深化知识理解,促进能力建构,注重综合提高,强化实战能力,培育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理念、“三个贯穿”的实践育人原则、“三个转变”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定位、建构原则、基本架构、实现路径和评价标准,明确了警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这不仅是自身办学和人才培养经验的特色总结,而且为学院建立国家级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警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高层次教育教学平台,有效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导、理念引领和范式借鉴,也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样本。然而客观而言,这些育人思想还没有全面很好地落实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等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没有具化为各教育教学主体的内在共识和自觉行为。因此,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建构培养的观念仍未消除。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不足,学时学分比例不够、占比不高问题仍然存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开出实验项目数及学时学分占比不合理,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出数不高(分别占开出项目总数的53.8%、9.1%。与开出课程数的占比更为偏低)。教学执行与计划相符度不够等问题仍有存在。甚至将实验教学仅仅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视为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工作。

(二)现行实验教学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很好适应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应用的要求。

一是学院现行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主要按照专业组建实验室,过分注重二级学科差异,对相关学科之间的共性及其上位学科的统领性考虑较少。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各专业实验室条块分割,建设管理协同不够,难以达成基于学科共性的共建认识。因而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同类设备重复购置、独立使用等问题,制约了条件利用与效率提升。

二是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要求,目前工作机制仍不顺畅,管理要求还有不到位,整体管理水平还存在差距。“分离分治、互不照应”的建设管理与使用格局长期存在,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与科研团队等资源整合度不高,没有有效形成集约优化、开放共享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加之公务员管理制度下分配激励机制的制约,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实务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学单位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足,不仅造成各专业实验室难以面向更多学科专业学生开放,也极大制约学科团队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三)实验室建设投入仍显不足,部分仪器设备老化问题较为凸显。信息技术、现代实验教学技术与方法手段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滞后。

一是全校各实验室现有2009年以前购置的仪器设备2059台套,占实验仪器设备总数的28%,这批实验仪器设备型号老旧、设备老化,已不能很好满足教学需要,需要逐步更新。

二是部分实验室建设运行、尤其是教学应用仍旧采用传统模式,信息化运行与教学管理、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等技术与方法手段与实验仪器设备配置集成化程度较低,不仅制约实验室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度提升,也造成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难以开设。

三是由于教学技术与方法手段的单一化,只能更多采用面对面教与学的陈旧形态,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科研与创新实践的空间难以有效拓展。因此也较大影响了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效。

(四)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特别是实验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创新滞后于本科教育发展需求,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创新变革要求不相同步。

一是实验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对应性不强,基于警种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建设还需完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质量标准尚未全面建立;

二是实验教学内容与公安工作实际和警务实战脱节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基于新近典型案例设计开设的实验项目不多,整合相关课程知识应用、促进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提升综合提高性教学项目开发不足,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乏力;相比各类实验项目建设年更新率30%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与实战化背景及实战要求割裂,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仍显单一,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度较低。以实验实训结果和能力评价为主导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麦可思关于我校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16、2017两届学生对教学的整体改进需求中, “认为实习与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分别占比54%、44%,居“教学改进需求”第二位。2017届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占比57%,2016、2017两届非工程类专业学生“认为实验需要改进”的分别占比45%、44%,居“实践教学改进需求”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并制约实验教学水平能力,直接关联是否满足学生能力培养发展及其成长成才的主体性需要。

三、加强改进实验室工作,服务支撑一流公安本科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建议。

(一)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强化实践育人原则。

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工作,系统重构实验教学体系,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改革创新教学思维。

一是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要按照习近平教育思想关于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论断和教育部关于“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育警铸魂办学宗旨开展实验教学建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警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是重构符合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深刻把握新时期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原则要求,深入研究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新特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变化的新特征和公安院校办学应当具有的新特色,主动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公安改革和队伍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更加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业观培育,以忠诚意识、高尚道德、社会责任和职业理想的养成作为合格人才的首要标准,把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及其能力衡量的核心要素。

三是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观。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委《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继承发展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实践育人思想和实验教学理念,切实改变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将实验教学定位于课堂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的补充、不注重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陈旧教学观,践行“因需施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理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围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群建设,重构学科统领、相互支撑、协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依据学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群建设规划布局,理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关系,对学校现有实验室建设管理进行建制重构。基本思路是以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三个一级学科+公共基础学科+警务技战术为单元,以国家级警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龙头,下设公安学实验中心、公安技术实验中心、法学实验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警务技战术教学训练中心等五个建制单位;对应学科归属,将现有九个建制实验室分别划分至本学科实验中心。现有各学科专业教师对应编入学科实验中心,组建各实验中心实验教师团队。科研实验室可结合相关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建设组建科研团队。

通过突出学科统领,强化学科专业协同,整体布局校内各实验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开放共享,拓宽实验室对学科专业教学的覆盖面,以集约、优化、高效的实验条件更加充分地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科建设发展需要。

二是学科实验中心是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建设、文化传承和服务行业社会的校内实践创新基地。主要承担并组织实施本学科所属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规划建设与管理、科研创新、支撑本学科建设、行业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负责本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统筹管理和使用管理、实验室开放共享建设管理。

三是界定各学科实验中心所属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按照主要承担工作任务,将各实验室划分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室。据此作为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和运行经费安排、开放共享、效能考核等工作的基础依据。

四是实验与设备中心、教务处、科研所各司其职、共同对各学科实验中心建设实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实验与设备中心归口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务处归口管理实验教学建设、运行安排与质量督导;科研所归口管理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工作。各学科实验中心主任由本学科领域高水平教授,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

(三)围绕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新要求,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夯实实验教学条件。

一是按照学院“双一流建设方案”,分主次、有缓急规划实验室项目建设。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运行经费投入,重点围绕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新要求,强化学科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合理配置仪器设备资源,均衡推进学科实验中心的实验科研条件建设。

二是加强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制度建设,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共享平台,实行“统管共享”和“专管共享”相结合管理模式,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范围和利用率,多措并举缓解部分专业仪器设备不足的境况。

三是各学科专业应积极与行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建设合作共享的实验室、创新学习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切实重视和支持学校物证鉴定所建设,增强教学科研、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功能。推进与警用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企业的科研合作,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践创新基地。

四是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扩大实验室开放。设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着力推进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形式、内容、面向对象上全方位开放,引导和规范实验室进一步做好开放共享工作,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实验室开放基金实施体现三个要求: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室为主战场; 遵循四个必须:即必须有教师引导,必须是师生团队合作,必须依托实验室平台,必须要有完整研究过程; 培养五项能力: 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五项能力。

(四)以内涵建设为统领,以实验教学改革为驱动,切实推进专业实验教学计划、专业实验课程(项目)大纲、实验(实训)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四大体系”并形成闭环,构建符合一流本科建设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是以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等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优化完善专业实验教学计划。借助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跟踪调研警种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标准”,强化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相符度;在保证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教学学时学分基础上,合理降低验证性实验学时比例,适度调整增加专业综合实验学时学分,加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学分比重,适当增加选修实验课程学分比重;依据“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标准”,进一步优化设置课程实验、独立实验课、专业综合实验课程(项目),构建完善基础—综合提高—设计、创新实验为教学单元,以单项、合成、实战化实验为层级化模块构成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健全完善目标清晰、内涵明晰、评价客观的“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二是推进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实验课程改革。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根据各警种警务工作的真实技术和规范流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警务岗位需要为宗旨,以培养警务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科学设计、重组再造实验课程内容,加大独立实验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开发拓展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支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完善与“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标准”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矩阵”;按照“填补空白、凸显特色、打造精品”的目标要求,以专业主干课、核心课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优秀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等也应推动实验教材建设;分类制定实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完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进程计划;着力加强微课、慕课等数字化实验课程资源建设,通过校局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发在线开放实验课程,不断推进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建设。今后每学年,各专业数字化实验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门数至少在2门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主要学科专业,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建构的需要,支撑公安教育训练和民警自主学习的优质实验课程资源库。

三是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创新性项目开发与教学应用,强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混合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着力构建以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为本,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方法手段;加强实验室开放建设,采取开放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开放与学生科技创新和兴趣爱好社团活动相结合、开放与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等措施,促进课内与课外、教学与创新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构建开放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

四是加强双师双能型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把加强双师双能型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建立一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通,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稳定,学科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队伍;坚持实验教师深入公安基层实践锻炼、调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公安项目研究,促进教师警务实践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双提升;继续推行实战教官主训制度、教师教官集体备课与协同教学制度、专业教师进实验室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作用,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是倡导科、教融合育人。探索建立科研与教学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培养机制。将实验室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和课程的新内容、转化为开出新的实验项目和提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并支撑本科生早期参加科研、支撑特色专业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