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警察学院
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机构 > 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
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一、中心简介

为充分发挥公安高校资源优势和职能特点,进一步加强反恐怖理论与实践研究,切实服务反恐怖工作实践,四川警察学院积极搭建研究服务平台,组织成立了“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并于2017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的建立,对于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健全和完善学科布局、有效整合反恐研究资源、规范反恐研究议题,以及化解反恐领域因涉密而形成的长期困扰研究人员的成果发布与转化问题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中心建设目标

遵照 “努力发挥服务决策、服务大局、服务实战的特殊作用”的指导思想,与四川省反恐办加强合作共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夯实反恐工作研究的基础,推动四川省反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思想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在服务反恐工作和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力争推出高水平的反恐研究成果,构筑反恐研究的学科高地,使研究基地成为反恐怖主义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反恐工作研究的“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


三、中心建设规划

(一)突出研究特色,产出重大成果

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组织重点课题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提高中心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

一方面,组织科研人员申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高级别科研课题,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组织重点课题攻关,争取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提升中心的学术声誉。另一方面,提高中心的科研管理能力,在接受省反恐办委托管理省反恐重点科研课题的基础上,根据实战需求,发挥中心职能,自主编制发布科研课题,形成系统化科研成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重大问题研究,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突出学术成就和优良学风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为公安机关提供本研究领域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知识,协助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反恐理论培训使基地成为反恐工作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打通信息壁垒,加强学术交流

一方面,横向开展协作配合。借力校局互动,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及其他反恐实战部门的对接,打通反恐成员单位之间、实务界与学术界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在反恐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重大项目共商、研究力量共建。另一方面,纵向推动学术交流。邀请反恐领域知名人士,不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联合各大研究机构,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四)提供咨询服务,促进成果转化

通过主动承担公安机关的委托研究课题、吸收实战部门公安民警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派遣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公安机关顾问等措施,面向公安机关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使其成为全省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五)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强化基地内部管理

一是广泛吸收反恐研究领域的专家,参加基地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二是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聘任一流的研究人员带课题进入基地从事研究工作,以保持基地的学术研究活力;三是通过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等制度改革,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四、中心研究方向

(一)反恐基础理论研究:1、恐怖主义形成机理研究;2、极端化思想基础研究;3、国际反恐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二)反恐怖主义对策体系研究:1、反恐怖主义政策法律研究;2、恐怖主义防范机制与治理体系研究;3、恐怖主义案件处置与打击对策研究。


五、中心日常工作

中心成立以来,在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组建了科研团队,建立完善了运行管理机制,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并已初显成效。

(一)反恐研究

中心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反恐相关问题研究,实际承担了教育部课题“《反恐怖主义法》第三十条——‘安置教育’实施机制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等实务工作。

(二)课题管理

中心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规划发布反恐相关课题的同时,还受四川省反恐办委托承担了四川省反恐重点科研课题管理任务。

(三)反恐宣传

为进一步加大反恐宣传力度,中心承担了四川省反恐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四川反恐”的建设和运营任务。通过向公众发布反恐权威信息,推送反恐常识和反恐资讯,进一步加强反恐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恐意识。

(四)人才培养

将反恐研究工作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相结合。一是通过重大项目攻关,结合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突出学术成就和优良学风的学术科研骨干队伍;二是协助省反恐办组织相关培训,推广研究成果,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在提升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同时,将反恐前沿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提升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