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娃娃交警北川挑大梁上篇
90后在人们的心中是什么印象?也许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自私、自我,只知索取,不讲奉献,他们甚至被冠以“缺失了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今天,我们将告诉你一群特殊的90后,他们在地震灾区北川顶风冒雨、除险排危、无私奉献。他们的坚守,将颠覆你对 90后的评价。请听四川台记者许莉、实习生谢张莉采制的录音专稿《90后学生警察北川灾区挑大梁》。今天请听上篇。
12月的北川,寒凝大地,冷风刺骨。
顺着北川新修的齐鲁大道驱车前行,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所有的路口,身穿单薄的警服屹立于寒风之中的,几乎全部是有着一张娃娃脸的学生警察。
在与齐鲁大道垂直的一条土路上,一个风尘仆仆的学生警察正在煞有介事地指挥交通呢。在他的身旁,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八个大字:要再造一个新北川!
这里,就是新北川县城所在地,距离老北川县城23公里的永昌镇。
在这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建设工地上,塔吊高耸,叉车挖掘机星罗棋布,施工车辆川流不息。6条鹅卵石遍布的临时施工便道便成了这里的交通中枢。这里经常因为道路狭窄而造成拥堵,于是,交警的作用显得特别突出。
然而去年5.12地震以后,北川交警队只剩下十几名干警和少数协警,警力远远不足。四川警察学院的学生得知此事后,纷纷报名前来当志愿者,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爱心。
学生警察马超伟就是四川警察学院265名北川警务援助队员之一。他今年才19岁,还是大一的学生, (出录音 33秒) 每天学员7点就要起床。7点半就要赶到执勤点,因为那个时候工程车就多了。晴天货车一过去就是一身灰,漫天蔽日,10米之外看不见学员,只看得见反光背心在那里。学员每天都必须戴口罩,不然很难受。夏天一把口罩取下后,一脸都是汗水。两天就要换口罩。
他们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口罩交警”。这批“口罩交警”一共有70名,占到北川交警警力的百分之八十。
这些90后的学生警察平时娇生惯养,哪里吃过这种苦?但是自从半年前来到这里后,就没有一个人退缩。凭着对灾区人民真挚的爱,他们不仅谙熟了交通指挥,还学会了应急处置。
一次一个山东籍的货车司机的车轮子突然一下子开飞了,使得施工便道整个陷于瘫痪。司机当时着急得不行。马超伟告诉我们:(出录音 18秒)我们当时就帮他联系修车的地方,安慰他。他当时很担心,整个人脸涨得通红,因为语言不通嘛。给他解释,请他喝热茶,修车的来修好后,司机很感谢我们。
在繁忙的新北川工地,警务工作远远不止这些。马超伟他们这265名警务援助队员已经是四川警察学院派出的第六批队员,他们是今年7月开赴北川的。被分散到北川县的安昌镇、禹里乡、香泉乡、新县城、任家坪、擂鼓镇等二十多个援助点的派出所和警务室,参与巡逻、走访、调解纠纷、接警处警和户籍管理等工作。
离开马超伟,我们驱车深入到建筑工地的腹地,亲眼见识了全国唯一的一个专门为建筑工地建设的警务室。
诺大的建筑工地,警务室其实只有3间板房,可是要容纳35名警察办公。其中,北川派驻的老警察有19名,新来的警校学员有16名。他们要管理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0名外来民工。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样样都是烫手的“山芋”,这些没有经验的学生警察能吃得消吗?
一天晚上,四川民工说了一句四川方言,却被山东民工误以为是骂人,进而双方发生口角。两边各自邀约老乡,手持棍棒,围堵在公司门口,一场群体斗殴事件一触即发。
那天,正好是援助队员王剑在执行巡逻任务。(录音 35)我们首先分成两帮人,主要对山东人和四川人进行劝说,其实大家都是过来援建的,主要是为新县城和这里的灾民服务的。我们大家都是奉献爱心和帮助灾区人民,不要把个人矛盾加到援建中来。反正我们在这里学到的东西是很多的。
一个小时之后,学生警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平时与民工打成一片的良好基础,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事端。
说起这些学生警察,永昌派出所筹备组教导员母广川竖起了大拇指:(出录音 38秒)他们,虽然条件很艰苦,这里没有文化娱乐生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是他们有一颗心,能够看到北川新县城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成长,他们心里很自豪和骄傲。所以16个警校学员,没有人喊过一声苦,一声累。作为派出所工作的特殊性,星期六星期天从来没有休过一天假。他们相当辛苦,工作也相当负责。
母广川介绍,援助队员的到来对北川工地警务来说真是如虎添翼。半年来,外来人口全部进行了登记办证,录入管理;半年来,他们在工地收缴了30台赌博机、成功调处了200起纠纷;半年来,工地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
事情虽然都不大,但这一切,由我们这些90后学生警察完成的确让人震惊。这些刚刚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的学生,能够用一颗勇敢的心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去经受生活的磨砺,实属不易。他们分明正在用行动向世人证明,90后不是孬种,90后也能扛得起重任。
90后娃娃交警北川挑大梁下篇 90后在人们的心中是什么印象?也许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自私、自我,只知索取,不讲奉献,他们甚至被冠以“缺失了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今天,我们将告诉你一群特殊的90后,他们在地震灾区北川顶风冒雨、除险排危、无私奉献。他们的坚守,将颠覆你对 90后的评价。请听四川台记者许莉、实习生谢张莉采制的录音专稿《90后学生警察北川灾区挑大梁》。今天请听下篇。 北川老县城曲山镇,那个5.12地震时最最惨烈的地方,震后一年再次发威,给刚来北川才两天的学生警察们一个下马威。
今年7月17号凌晨2点,北川突降暴雨,山洪顺着已经震松的山体倾泻而下。曲山镇的板房小区顿时波涛汹涌,洪水在很短的时间内涨到1米多深。
曲山镇派出所警务援建队员谢晶鑫:(出录音 20秒)我们有的的学员背抬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抱着小孩,给他们打伞,让他们不淋雨,免得感冒。有几个学员,深坑看不见,就掉进坑里,淹到胸的位置了,自己爬起来。
援建队员们告诉记者,警服穿上身使他们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他们当时并不是不怕,但是一看见群众遭殃,他们就感觉自己不能躲了,有责任为群众解难。
发生在北川下场口板房小区的一件事情,让我们看见学生警察的另一面。
7月31号傍晚,小区炊烟阵阵,灾区群众都在各家房里忙着做晚饭。
在小区的篮球场上,一个衣冠不整的男子手持尖刀正在追赶一个小男孩儿。男子抓住小孩儿后,举刀便刺。
这时候,板房警务援助队员李剑正好巡逻到这里。他大喊一声,一个箭步冲过去,凭借着在警校擒拿课上学来的功夫,一把扣住男子胳膊,将其制服。(出录音 32秒)(记者:当时你看见他拿刀你有没有害怕?)没有,当时很紧急。等我制服歹徒后,小孩不见了。几分钟后,他婆婆抱他出来,我们才看见他短袖背上有一团血迹,左手手腕有个伤口,我们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抢救。
小男孩叫杨文旭,今年才5岁。孩子奶奶告诉记者:(出录音 13秒)杀了3刀,后就杀心口子,一翻身,李健就看见了,就把他抓起,孩子就跑回来了。(记者:谁把你救下来的呢?)李健哥哥。我要感谢李健哥哥。
和李剑一起工作的几名警务援助队员,都是稚气未脱的90后,其中还有女生呢。他们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什么吃喝拉撒,都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来了北川,他们除了担任社区的安保任务、抢险任务而外,还需要自己做饭、洗衣服。而且板房里没有空调,他们得忍受高寒山区的慢慢长夜。
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不适应一股脑地摆在他们面前,但是这些分别来自海南、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学生警察,都咬牙挺过来了。
他们时常在心里默念,警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牺牲、奉献。这些词汇以前只是躺在书本上的苍白的文字,而现在,已经开始熔铸到他们的骨子里。一种前所未有的崇高精神,正在学生警察年轻的生命中被唤醒。
这种精神,我们可以在把守老县城曲山镇地震遗址大门的学生警察身上依稀看见。
守大门,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警务援建队员谢晶鑫:(出录音 13秒)才来的时候7月份很热,昨天,下很大的雪,现在守卡就非常冷。站在那里全身都是冻僵了,不用站一个小时,可能10来分钟全身就僵完了。
这还不算,最难的是蹲点抓小偷。地震以后,总有部分村民翻山进入老县城盗窃洗衣机、空调、防盗门等物件出去变卖。为了保持地震遗址的完整性,政府不允许这样做。
夜幕降临,援建队员只好一周3-4次地潜伏蹲点守候,打击犯罪。在一条街口、一栋建筑物前或者一处废墟旁边,他们一蹲就是3-4个小时。他们不能打电筒、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只能与亡灵和孤独相伴。
谢晶鑫告诉我们:(出录音 22秒)一个人蹲在那里真的挺吓人的。夏天蚊子、苍蝇、野狗、野猫都多,站那里1-2个小时,身上全部是被咬的包。很枯躁,身体和心理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力。
在10来个学生警察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偷拿东西的事情已经极少发生。半年来,这些从蜜罐里出来的90后已经经历风雨,成为曲山镇的警务生力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四川警察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是5.12地震以后,我国规模最大、连续从事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将战斗到北川警察全面完成灾区重建任务。
谢晶鑫不无自豪地说:(出录音 37秒)来之前我们没有吃过这些苦,通过这半年,跟老百姓打交道,走板房,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吃苦培育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回去后,可能面对挫折失败的心态会更好一些。同时我们来的北川,为灾区做了贡献,我觉得是件很光荣和骄傲的事情,对以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说90后是温室里的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又有人说90后是非主流,奇装异服沉迷网络;还有的人甚至摇摇头说 90后是跨掉的一代。可是当我们亲眼目睹了北川学生警察的蝉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北川抗震救灾的浴火重生,我们的90后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正在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国家的重任,他们那年轻的躯体里迸发出的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将照耀着震后新北川走向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