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警院文化 > 文明校园
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赋予文化自信深厚的历史底蕴。图为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
发布时间:2024/04/17
见字如面:“对话”伟大中华文明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10月8日在成都博物馆落幕。此展自6月10日开幕以来,共计超过140万观众观展。见字如面 “相认”千年“稼轩先生,见字如面。”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从故宫博物院来到成都,观众争相观看。这是成都前所未有的一场文化盛宴。比甲骨文更早的贾湖刻符龟甲、镌刻历史“骨相”的殷商卜骨,以及辛弃疾、赵孟頫、祝允明真迹……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这一展览,集合了全国20个省、直辖市,...
发布时间:2024/04/10
民本所归处 丰碑心中留:一碗清水祭包公
来源:中国文明网纪录片《千年包公》观感系列二包公是北宋仁宗年间的一名官员,且是好官、清官,不仅民间认为如此,而且史家亦持此种共识。但在广大百姓看来,包公不只是一个好官,千百年来,形成了亦官亦神的形象,扎根在了人们心里。想那仁宗一朝,可谓群星灿烂,如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沈括、司马光等群臣,个个都是才华横溢,并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页。而与包公相比,谁都又似乎无法与之比拟,因为谁都不能在百姓...
发布时间:2017/07/14
欠钱的“爷”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中国文明网 二十多年前,一位高中同学还没走出大学校门就跟我借了一千块钱,万没想到的是,这笔烂账竟然跨了世纪,看情形,还将伴随我走向永远的未来。我在心里说,如果你不在了,请原谅我的冷默;如果你还在这个世上,你真是个“爷”。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犹太人开的餐馆门前贴有这样的告示: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借...
发布时间:2017/07/14
如何避免成为错位的劳动力
来源:中国文明网 如果不是为了穿衣吃饭,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不是为了过得更好一些,如果……如果不工作,如果不加班,如果没那个咄咄逼人的老板,那该多好,似乎生活离圆满只差一件事:不工作,不劳动。但总是事与愿违,我必须得工作,必须得加班,必须得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分神乱心,总得应付差事,总得打发时间,总得任劳任怨,总得懵懂的做一些事情,这就是工作,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是大妈,你惦记着广场舞...
发布时间:2017/07/14